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悌,上恤孤而民不倍,是以君子,有絜矩之道也。所恶于上毋以使下,所恶于下毋以事上,所恶于前毋以先后,所恶于后毋以从前,所恶于右毋以交于左,所恶于左毋以交于右。此之谓絜矩之道。
“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天下,对儒家而言,指的是整个人类生命所及的一切。对于君王来说,就是他所治理的整个国家,整个天下,王权所及的一切地方。对于修行者而言,我们生命的所有时空、身心内外的一切情境,即是天下。平,有两个意思,其中一个意思是指平等。在见到了自性明德之后,就能够明白天下一切万象皆不出于心性,而所有的生命其心性皆为道性,道性本自平等。因为在本性上是平等的,所以说天下一切生命皆是平等的。平的第二个意思是和平、和谐,使整个身心生命以及所处的一切情境都达到无为、自然而治的状态,就是天下太平的状态。
“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平天下的道理、方法就蕴含在对自己国家的治理之中。而对于修身者而言,治理国家,就是指自己的身国,把自己的身心性命治理好,把自己的生活治理好,将这种道理应用到各个领域,那么就能够达到天下自治、天下自平的效果。
在儒家的教导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即是儒者的安身立命之处,其内圣外王之道,皆通过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的这些方面来体现,它就是我们的生活,而不是脱离生活另外去追求一个什么样的大道。
“上老老而民兴孝”,这里讲的是治国、平天下,所以“上”是指君王、君主、一国之主。如果一国之君主能够尊重天下的老人,那么在民间老百姓就会上行下效,上面是怎么做的下面就会效仿上面的实际做法。所以说上老老而民兴孝,一国之君尊敬老人,那么在民间百姓就自然地会兴起孝道。
在古代汉语中,同一个字,有的时候会有不同的含义。比如说上老老,前一个老是尊敬之意。第二个老代表老年人。将天下的老人视为自己家的老人一样去尊敬、尊重他,就叫上老老。
“上长长而民兴悌”,长,就是比自己年长的人。上长长而民兴悌,君王能够尊重比自己年长的人,那么悌之道就会在民间,在百姓之间自然地兴起。孝悌之道的“悌”,代表弟弟对兄长的一种尊重。这也是一种社会道德规范。
“上恤孤而民不倍”,孤,是指孤儿,在古代主要是指没有父亲的孩子。当一个孩子失去了父亲,当一个家庭失去了男人,整个家庭就没有了顶梁柱,就叫做孤儿寡母。当一国的君主能够体恤天下的孤儿,在民间就都会形成一种怜悯同情和帮助鳏寡孤独的道德风气。
“是以君子,有絜矩之道也。”絜矩之道,絜就是准绳、准则。矩就是规矩。絜矩,代表为人处事的一种道德规范和标准。就是说作为君子,作为践行大学之道的人,作为一国之君,一国之主,要在自己的内心以及言行之中有着清晰的准则——关于儒家之道的准则。
上面这段话非常贴近人们的家庭生活,每个家庭都有老人,都有长辈,都有孩子。作为一国之主,一国之君,如何去对待天下的老人,如何对待天下的长者,如何对待天下的孩子,这样的一种行为规范就会影响到民间,老百姓自然的会学习效法君主的行为。
接下来的一段则是从更广泛的社会人际关系的角度来进行阐述。同时前面一段更多的是从正面的角度去进行论述,然后下面这一段则是从反面的角度来进行阐述。
“所恶于上毋以使下”,如果一个人对于处在自己上位的人,比如自己的上司、领导,如果讨厌他们对自己的某种做法,那么就不要用这种做法对待比自己位置低的人,比如自己的下属或者晚辈等,也包括在彼此的关系之中处在弱势地位的人。
“所恶于下毋以事上”,如果对于比自己位置低的人,不喜欢其某种言行,那么就不要用这样的言行去对待自己的上司和长辈。
之后的每一句话基本上都是类似的意思,“所恶于前毋以先后,所恶于后毋以从前,所恶于右毋以交于左,所恶于左毋以交于右”。如果前面的人对我们有一种自己不喜欢的言行,那么就不要用这样的言行去对待我们之后遇到的人等等,这段话从上下、前后、左右这几个角度就已经把与我们的生命和社会关系有关的所有的一起全部代表了。
“此之谓絜矩之道”。这两段话其实用两句儒家常说的名言来代表是非常贴切的。第一段内容说的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就是儒家的仁道。第二段内容说的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体现了儒家的恕道。仁和恕皆是儒家思想的核心。恕就是宽恕别人,别人对你不好你要宽恕他,同时不要用这种行为去对待其他人,这才是真正的宽恕,才是真正对仁和恕的践行。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下面从观心修行角度进行一下解读。
“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平天下,代表至高至善的修行境界。“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平天下,代表明明德和亲民都达到了至善的境界,即内圣外王的至善境界。如果用佛家的语言来说,就是获得了最究竟、最彻底的大自由、大自在、大解脱的生命境界。如何才能达到这样的境界?其核心在于“治国”。
治国,就是使自己身心生命的所有方面都达到一种无为而治、自然而治的境界。治国的“治”,既有一种治理的含义,同时更重要的是指达到了一种“天下大治”的境界。一方面它代表了方法,另一方面代表了目的,而这个“在治其国“”则已经把方法和目的同时涵盖了。通过修行使自己的身心达到无为而治、自然而治的境界,这时的治即代表一种和谐、和平、祥和的状态,代表一种互利互益、共生共赢的这样一种状态,天人合一的状态。
“上老老而民兴孝”,“上”代表心灵的君主,心灵的君主就是我们的自性本心,自性本心以无分别的大爱之心、慈悲之心,善待所有与我们有缘的生命,无私地利益所有与我们有缘的生命,这种善待和利益包括了世间利益,也包括了出世间的利益,同时具足,没有分别。
在《道德经》中对于这种精神有这样一段非常贴切的阐述,“圣人常无心,以百姓之心为心,善者善之,不善者亦善之,德善也,信者信之,不信者亦信之,德信也”。因为所有的生命皆是同一本性、同一佛性、同一觉性、同一空性、同一道性,所以修行者就应该像《金刚经》中所说,“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种“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就是自性本心的状态,就是自心明德显发出来的状态,体现在明明德和亲民的修行中,就是一种在一切相中而又不被一切相所染的状态,在一切缘分中又不执着于一切缘分,同时又能够以缘分为契机进行亲民的修行,进行自觉觉他的修行,进行无私无我利众的修行。
“上老老而民兴孝”,可以从两个层面去解读。一个层面代表了世间法。也就是说作为一个已经见到了自性本心的修行者,了悟了一切生命本自平等,所有的生命其本性皆是佛,皆是如来,明白了这个真相的修行者,在进行利众修行、亲民修行的时候,他需要同时做到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不违背世间法,随顺众生的心愿,随顺众生的需要,给予世间法上的帮助。就像人们对待自己家中的老人一样去对待所有的老人。这是在世间法的角度。更重要的是第二个层面,出世间法的层面。所谓出世间法是指,由于自己已经见到了我们每一个生命它的本性皆是自由,皆是自在,皆是解脱,但是不明白这个真相,没有见到这个生命真相的人,却活在各种痛苦的幻相之中。比如说老年人会被衰老和病苦所折磨等等。如何才能脱离这种生老病死的苦海呢?只有生命觉醒的智慧,只有自性本心的智慧,只有大学之道、圣贤之道的智慧,只有大道的智慧,才能解决这个问题。所以说了悟了自性本心的生命有一个天然的职责和使命,就是将这样的智慧带给与自己有缘的人。从这样的角度去体悟这句话“上老老而民兴孝”,就有了新的意义在其中。就是将天下所有的老年人都当做自己的父母一样,当做自己家的老人一样,去体会他们的生命疾苦,致力于帮助他们领悟生命觉醒的智慧。如果说我们经常这样发心发愿,并且将这种心愿体现在我们的言行之中,努力地去践行它。如果所有大学之道的修行者都这样去践行的话,那么真正的孝道就会在我们的生命中兴起,就会在家庭中兴起,就会在社会中兴起,就会在国家中兴起,就会在黎民百姓中兴起,这才是真正的孝。让我们的父母以及天下的父母从生死轮回的苦海中、从幻相的苦海中脱离出来,达到生命的觉醒,获得永恒的自由,这是究竟的孝。
同样的,“上长长而民兴悌”,对于长辈,一方面应遵循世间法的规则,尊重他们,尊敬他们,另一方面可以在自己安住于自性本心的基础上,在与这些长辈交往的过程中随顺他们的心愿,满足他们的需求,并将关于生命觉醒的智慧,转化为他们能够接受的方式,然后传递他们,在他们的心里种上一颗生命觉醒和解脱的种子。如果我们能够经常这样去以自己的实际言行去践行无私利他、自觉觉他之道的话,那么孝悌之道就可以成为生命觉醒之道,比一般的尊重、孝敬就有了更深刻的价值和意义。
“上恤孤而民不倍”,将天下所有的孩子都当成自己的孩子,发心发愿使他们离于这种轮回的苦海,幻相的苦海,获得究竟的安乐,获得生命的觉醒,然后将我们的这种心愿和智慧体现在我们的言行之中,那么这种究竟的菩提心就会在我们的心里不断的增长,不断的稳固,并且逐步影响到所有与我们有缘的人。孤,即孤儿。从生命修行的角度而言,每一个人只要他还没有觉醒,其实都是一个孤儿。因为每一个在幻相的苦海里轮回的生命,本质上都是孤独的。他孤独的生,孤独的死,没有人能够替代他所遭受的痛苦,所有的一切只能他自己一个人承受。很多人都在追逐各种各样的欲望,希望能够满足自己内心的那种不安和孤独,但只要没有从幻相中觉醒,没有打破这生老病死的幻相,这种深入灵魂的孤独感是无法被打破的。要真正地解决人的孤独问题只有一条路,那就是让自性本心的光明显发出来,让本自圆满、本自自在、本自自由、本自解脱的智慧在我们的生命中像太阳一样燃烧起来,发射出无量无边的智慧光明。这个时候那种深入每个生命灵魂深处的那种孤独感才能够究竟的破除掉。为什么会是这样的呢?因为这种孤独是来自于我们见不到自己的本心,不知道自己还有一个本心,我们活在幻相里,而幻相有生有灭,所有的现象,包括我们的身体,包括我们拥有的一切,都处在快速变化之中,一切都是无常的,我们拥有的一切都会失去。因为一些因缘来到我们身边的,也会因为另一些因缘而从我们的生命中消失,没有什么东西能够究竟的留住。我们每个人就在这样一个又一个的生命梦境中,不断的幻生幻死,生死流浪,找不到可以安放自己灵魂的家园。只有见到了本心,只有见到了本自超越生死的本心,只有彻底破除这种生死迷妄的幻境,只有见到自己本自圆满的真我,这时我们的灵魂才找到了真正的家。这个时候孤独自然就消失了。“上恤孤而民不倍”,民,即是我们的生命以及从属于我们生命的所有的一切。倍,既有遗弃的意思,又有违背的意思。只有真正的见到了自性本心,才能真正的体恤生命的孤独。我们的生命,我们身心所有的一切,对于自性本心而言,皆是他的臣民。只有见到了自性本心,所有的臣民才找到了真正的归属。就像迷失的孩子找到了父母,他才不会被遗弃,不再是孤儿。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是以君子有絜矩之道也”,以追求生命觉醒、以自觉觉他为己任的修行者,时刻不忘,永远地在自己的内心深处树立起一个度量自己身口意言行的唯一的尺度,也就是衡量自己言行的标准,这个标准就是大学之道,就是大人之道,就是圣贤之道,就是明明德,就是亲民,就是明心见性,就是自觉觉他。
“所恶于上毋以使下,所恶于下毋以事上,所恶于前毋以先后,所恶于后毋以从前,所恶于右毋以交于左,所恶于左毋以交于右”,从上下、前后、左右等角度来说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在修行之中,要时时刻刻注意自己的起心动念,自己的内心的念头一动,就要知道它是否符合我们心中修行之道的规矩、准则、准绳。只要我们的念头偏离了准绳,那么就被名之为恶,当这个念头符合准绳、规则,符合修行的要求,那么就称之为善。当善念生起,我们就令其增长。善念未生,则令其生起。如果心中升起的念头不符合修行的准则、准绳、规范、标准,那么它就是一种“恶”。这里不是道德评判中的善恶,而是说它背离了我们心中的修道的尺度,违背了修道的初衷。对于这种念头,则“已生之恶令其灭,未生之恶令不生”。在观心修行中,就需要时时刻刻去觉照自己的念头,然后知道自己内心念头的动机,然后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不同的对待,始终保持观心修行的正念。当我们这样去体悟的时候,“莫以恶小而为之,莫以善小而不为”,这句话的精神就体现在了观心修行之中,时时刻刻去觉照自心,保持正念不失。
另外从更进一步的角度而言,不管我们内心生起了什么样的念头,当你在专心专注地观心修行的时候,对于念头不生分别心,不生攀缘心,不生执着心,就被称为善。如《金刚经中》所说,“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无所住,即是无分别、无攀缘、无执着,此即名之为善。如果在观心中发现自己生起了某种分别、妄想、执着、攀缘,只要有这样的倾向,有这样的动向,就名之为“恶”。这时就要及时生起警觉,清醒的觉照力就要生起来,然后如如不动的观照着我们的念头,让念头自生自灭,不去分别它,不去评判它。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所说的善恶,没有道德的评判,它仅仅是说在修行中什么样的状态是对的,什么样的状态是不对的,要始终按照正确的方法去修行就可以了。
“此之谓絜矩之道”,再一次来强调在我们的心中要时时刻刻清晰地树立起观心修行的准绳,不离于本心,安住于本心,让本心自然无为地安住,不被任何念头所染,不被任何情境所染,不被任何眼耳鼻舌身意、色声香味触法的情境所染。这就是絜矩之道。
喜欢明空心语请大家收藏:()明空心语
狼烟榜 房东小阿姨,重生你还走弯路? 领主大人天赋异禀 仙子,版本更新了! 生常 疯了吧!才20岁就镇压巅峰梅罗 让你练武,你练成了大罗金身? 末世枭雄:我用丧尸打造最强女团 四合院,傻柱,你也不想打光棍吧 末日即是第二人生 美利坚的重装驱魔师 带着酒店穿年代,被四个哥哥团宠 足球:神级影锋,从鹦鹉军团开始 度韶华 重生的我,一心搞钱! 穿越末世电影当演员 被虐惨死后,嫡女她强势归来 高武江湖,从天赋如龙开始 轮回乐园:吾为域主,止步! 坏了!我成古神替身了
鉴宝生财简介emspemsp鉴宝生财是静湖竹筏的经典都市言情类作品,鉴宝生财主要讲述了有人贪婪,有人设局有人捡漏,有人打眼。世人只知捡漏发财,却静湖竹筏最新鼎力大作,年度必看都市言情。禁忌书屋提供鉴宝生财最新章节全...
我,掠夺万物简介emspemsp穿越到修真界的陆铭最终变成了一只猴。八年生与死之间徘徊,终究激活了狩猎掠夺系统。世间万物,各有各的特点,而陆铭就可以从各种生灵的身上掠夺到各式各样的属性。武力属性1!速度属性1!血脉精纯度1从...
星界守护简介emspemsp关于星界守护一次偶然的机会,江州大学软件工程学院的萧逸闲得到了星界辅助系统幺幺零,幺幺零默默地帮助萧逸闲解决各种棘手的困难,并且帮助萧逸闲达成夙愿。不过因为星界辅助系统的缘故,萧逸闲遭遇了来自...
分低是因为评分人少傅雪恩是京都将门世家的哥哥们盼星星盼月亮才盼到的宝贝小妹妹。出生便是整个家族的掌上明珠,长大后惊艳绝伦,是京圈有名的清冷骄矜绝世美人。然而,傅雪恩追求者万千,她却一眼不看。—京都薄家是顶级豪门,因祖上渊源被傅家视为眼中钉,两家多代对外宣称世仇。鲜为人知,四年前,傅家的掌上明珠胆大地与薄家继承人薄沉...
重生西游之我为妖尊简介emspemsp关于重生西游之我为妖尊六耳猕猴被如来假借孙悟空之手打死,时空错乱,似乎有一些事情是冥冥中早已注定,一个叫做罗峰的年轻人穿越到了六耳猕猴刚出生时的样子,天道为系统,他,会怎么做?...
软弱了一辈子的陈月重生后,她悟了。既然隐忍退让没用,那就奋起反抗。爷奶要卖掉她?她反手抖搂出他们的龌龊事!她爹假死实则另娶妻?那她就敲锣打鼓送他去地下!无赖小叔上门辱骂?她回赠他一身粪水!来啊!互相伤害啊!谁怕谁!这回,她靠着自己的泼辣,成功救下娘跟弟弟,甚至带着他们分了家。眼看着日子越过越红火了,之前那个渣爹突然...